产品经理如何正确处理老板不靠谱的需求?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处理老板不靠谱的需求?我想这是很多PM会碰到的问题,在知乎上,看到豆瓣的阿北的回答,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借鉴意义,转过来,以此共勉。下面是阿北的回答:

作为一个仍然是PM,并经常提不靠谱需求的“老板”,会希望手下的PM这样做:

1. 先充分沟通需求本身,讨论澄清明确疑点,确认两个人的理解、出发点和对依据的假设是一致的。经常很多问题出在这里;
2. 仍然觉得不靠谱的话,去收集依据,据理力争,说服老板,或者要求被说服;这个过程至少可能把需求往靠谱的方向带;
3. 都不能说服对方的话,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保留看法”的态度,然后去认真执行这个需求。考虑实现“最小可用产品”尽早用事实解决争议;
4. 如果年复一年每次都需要用事实解决争议,之后总证实自己是错的,尽早换职业吧。每次都证实自己是对的,尽早换老板吧。

以上假设“老板”持开放心态,而且能用产品语言沟通。不然的话,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何从TOP 10% 跻身TOP 1%

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什么样的特点?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还是集各类优秀特点于一身?100个产品经理中就有10个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出现,这些Top 10%的产品经理在许多方面都超越普通的产品经理,然而前1%的顶级产品经理更是精英中的精英。Quora上有人提问如何成为一个精英中的精英,以下是牛人的回答,试看以下9个方面,你符合Top 1%的产品经理的特质吗?

想法:前1%的产品经理的想法绝不会被当下可用的资源或者市场环境限制住。他们可以抓住大的“破坏性”发展机会,并全力以赴利用好这个优势发展机会。

沟通:前1%的产品经理的言语让人无法反驳或者无法忽视。他们能适当地利用数据,在必要时还能发现差异、信仰,由此激起员工前进的动力,想法设法完成任务。

简单化:前1%的产品经理知道如何只用20%的努力就获得任务80%的价值。依照经验,他们一般重复这样的过程,为产品带去复合影响力,让工作简单化。

优化:前1%的产品经理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任务顺序。他们将简单的小任务和整体平台投资合理排序,将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前进与后退”安排妥当。

预测与测量:前1%的产品经理能够在任务还没有执行之前预测任务所能带来的最接近的以及最有可能的利益,并且可以利用经验和比较数据让利益最大化。当任务上线之后,这些顶级的产品经理能够计算出任务将带来的利益,并从中吸取经验用于以后的产品开发流程优化和预测。

执行力:前1%的产品经理发掘执行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认清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周围的限制因素。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他们会亲自上场,不惜与产品顾问吵翻天。

技术权衡:前1%的产品经理不需要拥有计算机专业学历,但是他们理解各种不同技术的复杂性,能跟开发人员通力合作作技术权衡。

欣赏设计:前1%的产品经理不必是一个设计师,但是能看到优秀设计的闪光点,能区分什么是“好的设计”和“优秀设计”。

极品文案:前1%的产品经理能够写出简洁的文案知道工作完成。他们知道文章中多出一个字可能会就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因此他们所写的文案一定是字字珠玑,多一个字啰嗦,少一个字不成文的极品文案。

各位产品经理,拿起镜子照一下自己,看看你们达到了吗?为了产品,冲!

产品、产品线、产品经理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

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

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

标和包装等;

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

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产品线即指技术和结构上密切相关,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规格不同而满足同类需求

的一组产品,产品线内一般有许多不同的产品项目。

- 阅读剩余部分 -

分析互联网产品的思路

  3+1:

3:

需求是从哪里来的?目标客户是谁?

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需求?这个需求紧迫吗?

他们的痛是什么?场景是什么?(用产品之前/之后)

+1:

解决之后在网站数据上会有什么表现?

产品经理如何做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的方法:

在企业中竞品分析工作大多数产品经理实际工作中很少去做,要么由市场和运营人员代劳,也或者产品部门配备市场研究相关岗位定期来做。而近来部门同事实行每月对现有产品进行竞品分析,参与一部分工作。对于既不是专才和通才的产品经理来说也是一种全新历练和学习.竞品分析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依据(由于信息挖掘渠道和关注点都相对带有主观性,比较危险的是有些产品经理会特意朝预期潜意识心里判断来收集数据),通常服务于领导及产品管理层对产品信息动态能够有意识的去关注及时调整相关目标;

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

1.  为企业制定行业产品战略规划、产品各条子产品线布局、市场占有率提供一种相对客观的参考依据;
2.  随时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动态,如果挖掘数据渠道可靠稳定,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可判断出对方的战略意图和最新调整方向;
3.  可掌握竞争对手资本背景、市场用户细分群体的需求满足和空缺市场;包括产品运营策略;
4.  自我快速调整、以保持自身产品在市场的稳定性或者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5.  新立项的产品、拍脑袋想出来的(很危险,指的是对新接触的行业没有积累和沉淀)没有形成较为有效完整的系统化思维和客观准确方向的;

竞品分析怎么去做?值得一提的是,竞品分析报告在一家成熟的企业,基本上是长时间定期持续积累不断挖掘和分析的一个过程;从而让数据准确性提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阅读剩余部分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1、产品经理需要有技术背景

产品经理不一定要会开发程序,但需要了解一些基础技术,比如会使用原型图工具、会编写简单的SQL语句从服务器读取数据分析、基本的产品功能数据布点监控、搭建产品的基本架构等;在一个产品的开发前期,团队成员基本也都是技术和开发,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更容易控制项目的进度和团队努力的方向。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试错,当团队有了一个基本的产品构想后,重要的不是讨论应该有什么功能,不应该有什么功能,而是快速的做一个产品demo给到用户做可用性测试,在未获得批量用户之前,运营和推广相对弱化,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在执行力方面相对可控一些。

2、做产品的目的是要解决用户问题

我们很多时候突发奇想,提出一些很有创意的产品,花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做出来后,发现用户根本不买单;产品经理一般都会陷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误区,我们总是希望赶上每一波互联网发展的浪潮,视频热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做的产品跟视频挂点钩;SNS热的时候,又不断的给产品加入社交功能;B2C热的时候,恨不得把产品的各个位置都加上导购按钮;移动互联网来临的时候,似乎不做个手机版app,都感觉自己out了,不像做互联网似的,总得给自己加个什么O2O、LBS、SOLOMO的标签。产品的本质是要解决用户问题,不以用户为导向,不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终将失败。产品经理经常忘记做产品的出发点,做着做着就变成了为公司做产品,为老板做产品,为自己做产品,而不是为用户做产品。

3、忘掉技术,千万不要教育客户

做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也很容易陷入技术的误区,喜欢耍酷,做一些很炫的功能,总是希望跟竞争对手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有的功能一定要有,竞争对手没有的功能更要有,结果做了一堆复杂的功能,用户根本不会用,学习成本也很高。一个好的功能需要把复杂的技术隐藏于无形之中,把最简单的使用体验呈现给用户,不要试图去教育用户,不要挑战用户的使用习惯。另外,我们还经常给产品冠一些很时髦的概念,什么是“第三代杀毒引擎”,什么叫“支持下一代CDMA网络”,用户根本不关心你这些概念,用户需要的只是一款能快速把木马杀光的安全软件,一部上网更快的手机,产品经理需要忘掉技术,做用户看得见的功能。

-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