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分析产品的思路之nABC法

Needs:需求

N1,用户最基本需求是什么?N2,市场有多大?N3,行业链如何构成?N4,行业发展趋势如何?N5,扩充的需求有哪些?

Approach:解决方案

A1,解决方案如何构成?A2,需求优先级如何定义?A3,技术可行性如何?A4,有无政策、法规风险?A5,版本如何规划,发布路线图如何定义?A6,各个版本的营销思路如何?重心是什么?

Benefits:盈利模式

B1,盈利模式如何?B2,盈利期望(时间、数目)B3,各版本的盈利预计,B4,投入产出评估;

Competition:竞争分析

C1,行业链的竞争,被替代可能性如何?C2,重点竞争对手有哪些?C3,各个阶段,各个版本的目标竞争对手是谁?C4,各个阶段对重点对手SWOT分析,USED策略

苏杰:无线和PC产品的区别

之前有很多朋友问过这个问题,看到苏杰的一篇文章,转载过来,供参考,希望对朋友们有帮助:

用户:主要是用户特征、用户触达。

用户群体更广,比如学生、打工者,有很多人原来是没有电脑的;对比我们的大多数产品经理“先PC后无线”,他们是“先无线后PC”的,具体的说,他们是通过无线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先入为主的“默认值”不一样,他们也不知道你这个无线产品对应的电脑上的产品的逻辑,所以,“移植”很危险。

这一点,使得年轻的90后产品经理拥有了一个加分项,90后们更具天然的“无线基因”,也更年轻、更有激情、更适应比PC变化更快的无线产品行业。

用户生理上的一些特性,也开始需要考虑,比如用手机的时候,双手?左手?右手?导致我们在设计屏幕布局的时候,需要注意。

用户触达复杂,不像PC,直接url链接即可,淘宝最擅长的就是导流量。无线要通过各种应用市场铺渠道,要审核(iOS审核很麻烦啊,一定要了解,不然会被打乱计划),要下载,再要打开,是否愿意把你放到首屏,结合客户端的特性,升级时候的用户触达也相应复杂,粘性很重要,对产品体验细节要求更高。

场景:随时随地,使用环境与开发设计环境不同。

有了新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从电脑屏幕前变成了生活中随时随地,他周围环境如何,吵闹?人多?黑暗?摇晃?如何与他的所见所闻互动?……

我们在办公室里设计,拿着看的时候可能没问题,但用户可能走在路上用、开着车用、躺着用(虽然这些行为都不太好);我们有高速的wifi,但用户可能是2G、信号不稳定的3G运营商;我们用iphone5s\三星的高配机器,但用户可能是性能很差的山寨机……一些低端机器对应用的体验,可能很糟糕,或者网速慢的时候体验很糟糕。而PC就没有这个问题,都是做在电脑前,机器性能对体验的影响比PC严重,PC访问网站基本都流畅了。

- 阅读剩余部分 -

Fogg的行为模型 (Fogg's Behavior Model)

它的理论很简单,要实现一次用户转化行为,需要有三个要素:

给用户足够的动机(Motivation)

用户有能力完成转化(Ability)

需要有触发用户转化的因素(Trigger)

这三个要素必须同时满足时才会形成一次有效的转化,否则就不会发生。

动机Motivation

Fogg总结的动机有三大类:

a.愉悦或痛苦(直接):如食物、性等

b.希望或恐惧(间接):如与美女见面的希望、怕错过优惠的紧迫感

c.被他人接受的愿望(更高层次):如在Facebook上传自己的头像,不和其它人表现得格格不入

不同的人吃哪一套,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阅读剩余部分 -

产品的灰度发布

在传统软件产品发布过程中(例如微软的Windows7的发布过程中),一般都会经历Pre-Alpha、Alpha、Beta、Releasecandidate(RC)、RTM、General availability or General Acceptance(GA)等几个阶段(参考Softwarereleaselifecycle)。可以看出传统软件的发布阶段是从公司内部->外部小范围测试>外部大范围测试->正式发布,涉及的用户数也是逐步放量的过程。

在互联网产品的发布过程中也较多采用此种发布方式:产品的发布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扩大使用用户的范围,从公司内部用户->忠诚度较高的种子用户->更大范围的活跃用户->所有用户。在此过程中,产品团队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完善产品相关功能。此种发布方式,按照中国特色的叫法被冠以”灰度发布“、”灰度放量“、”分流发布“。

关于“灰度发布”叫法的来源无从考察。只不过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来看,很符合中国人中庸的思维模式:自然界所有的事物总是以对称、互补、和谐的形式存在,例如黑与白、阴与阳、正与负、福与祸。在二元对立的元素间存在相互过渡的阶段,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具体到黑与白,在非黑即白中间还有中间色——灰色。于是出现了很多关于灰色的说法:灰盒测试,灰色管理(极力推荐任正非:管理的灰度),灰色收入,灰色地带等等。因此对于灰度发布实际上就是从不发布,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式发布的一个过程。

- 阅读剩余部分 -

A/B测试终极指南

A / B测试不是一个时髦名词。现在很多有经验的营销和设计工作者用它来获得访客行为信息,来提高转换率。然而, A / B测试与SEO不同的是,人们都不太知道徒河进行网站分析和可用性分析。他们并不完全明白它是什么或如何更有效的使用它。本文将为你提供有史以来最好的A / B测试教程。

什么是A/B测试?

A / B测试的核心就是:确定两个元素或版本(A和B)哪个版本更好,你需要同时实验两个版本。最后,选择最好的版本使用。

abtesting-small

网络上的A / B测试,即你设计的页面有两个版本(A和B),A为现行的设计(称为控制) , B是新的设计。比较这两个版本之间你所关心的数据(转化率,业绩,跳出率等) 。最后,您选择效果最好的版本。

- 阅读剩余部分 -

如何把握移动购物的生命周期

移动化正使得“购物路径”概念发生剧变。漏斗模型几乎是最悠久的一个营销概念,大致的用户决策路径是从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最后到行动(action)。市场营销人员都是围绕这一个概念来制定战略,以及与用户进行沟通和施加影响。

现在,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营销者需要从根本上来进行重新思考:购物将成为迭代重复而非线性的过程,消费者不再是“去购物”(GoShopping),他们总在购物(AlwaysAreShopping)。

要适应这个时代,营销人员首先要意识到,在移动购物的新时代里,传统的漏斗模型已死,它已经被新的移动购物生命周期(ShoppingLifeCycle)所取代。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时候,营销人员将有机会在移动消费行为和购物决策的不同关键时刻,去施加影响。这也不再是一个有组织的线性过程,购物行为将随时产生。

-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