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数据的“三个维度”和“十诫”

今天,阿里巴巴在杭州召开西湖品学·大数据峰会,请副总裁车品觉来跟一些媒体交流了下大数据心得。 以下是笔者从峰会上学到的一些东西:

1、2011年的时候,大数据概念兴起。2012年,商业开始尝试如何运营大数据。而如今,大数据进入了DATA时代,也就是所谓的数据工程化时代。

而在数据工程化时代,首先要学会运营大数据,其次是大数据需要开放出来,运用到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这样形成一个正循环,数据产生数据,循环反复,充分运营后,价值就会被不断地挖掘出来,让整个社会受益。

2、大数据的三个维度

大数据从4个V的年代,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延伸至三个维度,可实时性、可解释性、数据准确性稳定性。这三个维度是现在到底数据能不能用上的很重要的三个维度。

3、现在大数据运用里很重要的问题是:业务的人不知道数据怎么用,做数据的人不知道别人怎么用,所以里面是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在中间的。

车品觉说,需要运营数据。“当你搜集很多数据的数据帮我们解决很多未来的问题时,这个才叫大数据。”过去阿里的大数据做了两个循环,一个循环是在怎么用数据;一个循环是说怎样养数据,怎么改善数据。

- 阅读剩余部分 -

用互联网思维做产品

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一个比较多元性的概念,涉及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人使用该概念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总的来说,包含下面的所述的一些元素:

1. 快速迭代,用户参与。通过不断地迭代使产品日臻完善,而不是追求一次性做出一个完美的产品。并且,用户的反馈会作为设计决策的部分依据。

2. 基于海量数据分析进行决策。互联网产品的一大便利是可以实时获得大量用户的行为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可进行产品决策。也可以采用AB测试等方法主动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Google是此法宗师。

3. 病毒式营销,星火燎原。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促成产品在社交网络、社会化媒体的渗透,并通过制造轰动性事件、争议性话题等(参见雕爷、罗永浩),实现大范围病毒传播,乃至达致引爆点。这是一种无本万利的营销手段。

4. 小而美,少即是多。互联网产品通常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抓住用户某个痛点或价值点,针对性地做出定位明确的产品。在功能上尽量简单明确,即便要做大做复杂也是慢慢地加上去。体验上尽量做到简单易上手,甚至使「界面消失」,仅凭本能和直觉操作(如「摇一摇」)。

5. 免费策略,平台战争。互联网产品大多不向用户直接收费,而是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并且,同时致力于使IM、搜索引擎、浏览器、杀毒软件等从专用产品变成平台产品,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推广和兜售其他服务。

- 阅读剩余部分 -

你不喜欢的工作,可能通往一个崭新世界

来源:i黑马 作者:@周鸿祎

【导读】这个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不喜欢的任务,都可能是向你敞开的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只有走进去,不断发现新的事物,你才真正知道到底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个工作。

我经常收到年轻同事的邮件,向我吐槽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觉得正在做的工作没有意义。这个我挺能理解的,刚毕业的学生都会这么想。你们选择工作的时候,肯定很关心自己会到什么公司,会到哪个部门,心里嘀咕着要去有前景的A部门,坚决不去没意思的B部门。

但我想说的是,以刚毕业时的履历和经验来判断什么工作有前景,这本身没有意义。打一个俗点的比方,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第一个想抓的是表面上色彩鲜艳的玩具,而不是一个外形粗糙的璞玉。每年我都收到很多刚毕业大学生的商业计划书,但他们那些豪情万丈的想法,他们认为的热点和前景都是纸上谈兵,都是受到了所谓专家的商业博客和各公司的公关软文的影响,但对这个行业还是知之甚少。

就像我们站在一个水潭边上,底下是有烂鱼臭虾,还是珊瑚珠宝,根本看不清楚,只有甭管它水清水浑,一个猛子扎下去,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潜的时间长了才会豁然开朗。

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毕业,除非公司安排你去打扫厕所,这算是工作特别不合理,否则我建议你先不要根据自己喜欢不喜欢来对这工作的价值下结论。

在我们公司,程序员要先去做产品测试,产品人员要先去做客服和运营。有些年轻同事很有意见,觉得公司看不起我,大材小用,我怎么能干这种低档的工作呢?

- 阅读剩余部分 -

几个问题

这个功能的目的是什么?
它所服务的用户目标是什么?
基于目标,再重新定义一下问题,这个功能是为了解决什么?
用户有多大的需求?现在被满足的程度如何?
会不会有细分的用户群体,有人很喜欢,有人很讨厌?如何平衡?
快速迭代和探索的代价有多大?有没有可能先出原型小范围测试?
有没有其它更重要的目标和任务需求还没被满足?
在这个背景下,这事的优先级是什么样的?

我的创业点子市场价值是多少?

近日,一名即将开始创业的网友在社交问答网站Quora上提问:“我的有一个好点子,但是我不知道它的市场价值到底是多少,我应该怎么计算?”得到了高手的回复,惊醒创业者不要乱创业,没有足够的市场调查,抢着创业时不会有好结果的。

根据史蒂夫布兰科斯的《创业指导手册》,计算一个创业理念需要估计TAM、SAM、SOM的价值,但是对于初入创业圈的新人来讲,无从下手。这位提问的网友思考的理念是一款可以帮助人们定期去踢球的应用程序,通过这个应用程序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找到场地和队友一起来踢足球。

本文将就这一例子进行详细的分析,告诉创业者如何计算创业点子的市场价值。

TAM、SAM、SOM这些并不难计算。

TAM指的是Total Addressable Market“潜在市场范围”,即你希望产品要覆盖的消费者人群。

SAM指的是Serviceable Available Market“可服务市场范围”,即你的产品可以覆盖人群。

SOM指的是Serviceable Obtainable Market“可获得市场范围”,即你的产品实际可以服务到的市场范围,这要考虑到竞争、地区、分发、销售渠道等其他市场因素。

- 阅读剩余部分 -

舒迅:产品经理必读的九步法

谨以此文献给梦想改变世界的人

舒迅

多年以后,当我面对那些年青的产品经理,我会想起自己当年从事的是一份高薪的工作。那是2000年,我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IT网站做搜索引擎PM,当时我一个月的薪水能在亚运村买一平方米房子,十年之后,朋友招聘PM,开出的月薪和我十年前一样,差别是这时年青的PM用一年的薪水才能在亚运村买到一平方米的房子。对此,我很迷惑,于是咨询HR的同事,HR的同事告诉我,十年前产品经理是稀缺工种,现在不是了。

十年间,北京的房价涨了10倍,但最优秀的PM的薪水至少涨了50倍,所以在新浪微博上随手点开一个V,就常常碰到认证为产品经理的。很多PM都有一个梦想: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改变世界,同时挣个盆满钵满,可十年没变的入门级薪水,却让人触摸到现实是骨感的。

如果你是一位PM,正在跟随一位大拿,那证明你不仅是一位幸运儿,而且在产品设计上天资卓越,这篇文章可以供你参考。如果你还只是在普普通通的小公司朝九晚十,或者是在一个大公司的基层打杂,但你胸怀一个梦想,梦想用自己的产品改变世界,那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我在这里分享出来,希望对更多有梦想的PM有价值,希望能通过你的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本文描述的产品设计“九步法”,主要框架来源于几个从无到有设计了亿级用户产品的闪闪发光的人,我曾经在一个10亿级PV的产品中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不断修订,一转眼,已落网16年,有幸和多个中国公认最顶级的PM共事多年,现在在自己的理解下进行阐述。“九步法”是为泛互联网产品而写的,适用于大型产品,也适用于产品中的新功能。使用方法是PM在产品设计时,对以下九个问题自己逐条进行书面回答,并和团队逐条分析和讨论。

- 阅读剩余部分 -